中医综合专硕考研作为全国统考科目,其考试内容严格遵循教育部《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》要求。斗普医学考研将系统剖析考试科目构成、各模块分值分布及备考策略,为考生提供精准复习指引。
2025年中医综合专硕考试涵盖六大主干科目,总分300分:
中医基础理论(60分):
重点考察阴阳五行、藏象经络等核心理论,新增"中医象思维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"分析题型。
中医诊断学(50分):
四诊八纲内容占比70%,舌诊脉象图谱识别题采用高清彩图呈现,需掌握2025年《中医诊断标准》更新的肺系病辨证要点。
中药学(50分):
涵盖400味常用中药,侧重"药-症-证"三维对应关系,配伍禁忌题增加中药注射液相互作用案例。
方剂学(50分):
考核150首基础方剂,方解题要求结合《古代医案选读》分析经方现代应用,2025年新增"方剂量效关系"比较分析。
中医内科学(70分):
肺系、心系病证为重点病种,病例分析题需体现"辨证-立法-选方"完整逻辑链,评分标准强化诊疗方案合理性评估。
针灸学(20分):
缩减经络循行路线记忆题,增加"针灸治疗方案设计"实操型考题,要求注明进针深度与得气判断标准。
特殊说明:2025年起取消"中医医史文献"单独命题,相关知识点融入各科目发展沿革部分考查。
A型题(120分):
单项选择侧重基础识记,如"治疗胸痹心血瘀阻证的首选方剂",2025年选项设置更强调近似方剂鉴别(如血府逐瘀汤与丹参饮)。
B型题(60分):
配伍题强化知识关联,典型题型为给出舌象描述,要求匹配相应证型与治法。
X型题(60分):
多选题难度提升,错误选项多设"半对半错"陷阱(如"犀角地黄汤适用于血热妄行证"需判断出血阶段)。
病例分析题(60分):
新增"中西医结合处理方案"设计要求,需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参考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等现代标准。
三阶段复习法:
基础期(4-8月):通读十版规划教材,建立思维导图框架,重点标注考纲新增内容(如中药配伍禁忌表更新项);
强化期(9-10月):精研《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详解》,针对病例分析题进行"诊疗流程标准化"训练;
冲刺期(11-12月):参加模考班适应新题型,使用《中医经典临床应用200例》提升辨证思维速度。
工具书更新建议:
替换2024版《中药学》为202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版(收录2020-2024年国家药典新增药材);
补充《中医内科学案例式教学》应对临床思维题改革。
中医综合专硕考试正在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考核转变。考生需特别注意2025年大纲中"经典理论现代阐释"题型的分值提升,培养学术型答题视角。报考院校为中医药大学的考生,斗普医学考研建议额外关注该校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。